小兒推拿的使用範圍?
吳師機指出,外治之理就是內治之理,小兒推拿也謹守病機。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,治病求本,調陰陽,扶正祛邪,廣泛應用於腹瀉、嘔吐、積食、厭食、便秘、腹痛、脫肛、咳嗽、感冒、哮喘、發燒、夜哭、枕頭等疾病。
小兒推拿常用介質?
介質是指在按摩穴位時塗抹不同類型的潤滑劑。介質不僅能使按摩的綜合治療效果更好,還能起到潤滑護皮膚,使按摩技術更加靈活。一般情況下,如果疾病屬於表症,應選擇以蔥汁、薑汁為介質的解表藥;血瘀型選用活血化瘀的介質,如紅花雞膏;熱型以冷為介質,如薄荷汁、豬膽汁等。
小兒推拿常用手法?
寶寶皮膚嬌嫩,按摩時要特別注意手法,要求輕盈柔軟穩定。
按摩的基本方法有:推法、揉法、按法、摩法、捏法、揉法、拿法、運法、揉法、搗法、撚法、刮法、搖法、拍法。其他技術往往固定在一個或幾個穴位上,因此被稱為複式操作法,如運水入土、打馬過天河等。
渝北區小兒推拿培訓
小兒推拿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?
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是先輕後重,先用推、揉、運等輕手法,再用捏、捏、拿等重手法;先頭麵,後上肢,再下肢,胸腹腰背。
根據手法,小兒推拿可分為直線、旋轉、垂直,補瀉原則由操作手法決定。
直線方向:主要用於推、捏等手法。補瀉原則為:向心方向推為補法,離心方向推為瀉法,來回推為平補平瀉法;順經方向推為補,逆經方向推為瀉,來回推為平補平瀉。
旋轉方向:主要用於揉捏、運輸、摩擦等。補瀉原則為:順時針旋轉為補瀉,逆時針旋轉為瀉,雙向旋轉為平補平瀉。若為左右對稱的兩個穴位,向內旋轉為補,向外旋轉為瀉,雙向旋轉為平補平瀉。
垂直方向:主要用於按壓、捏、拿等。補瀉原則為:重手法為瀉法,輕手法為補法,不輕不重為平補平瀉。
小兒推拿禁忌?
皮膚燒傷、燙傷、擦傷、裂傷、疥瘡,局部不宜按摩。
蜂窩織炎、骨結核、骨髓炎、丹毒等急性傳染病患者不宜按摩。
各種惡性腫瘤、創傷、骨折、骨脫位等患者不宜按摩。
急性肝炎、肺結核等急性傳染病患者不宜按摩。
嚴重de心髒病、肝病和精神病患者,謹慎按摩。
小貼士
溫馨提示
兒童疾病的病理特征決定了兒童容易發病,傳播迅速,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會影響疾病的恢複。因此,按摩療法應由專業醫生進行,必要時應配合內部治療。